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 正文

庞大债务压顶美国政府,美联储洛根建议重启扩表并优先增持短期美债

  • 房产
  • 2025-02-25 22:30:06
  • 7

随着美国债务规模与预算赤字变得愈发庞大,加之新一轮贸易战与“逆全球化”之下中国与日本等主要美债持有国可能大幅减持美债,美联储重启所谓“扩表”进程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以缓解美国政府所面临的美债本金与利息兑付重压以及国家整体的债务负担。

据了解,具有2026年FOMC货币政策投票权的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Lorie Logan)近日提出“中期政策框架建议”,主张美联储在重启资产购买计划时,即重启扩表计划时,从中期角度来看,应优先增持短期美国国债,通过期限结构优化加速实现资产负债表与美国财政部国债发行结构的动态匹配,这也意味着短期美债有望迎来加速上行轨迹。

毋庸置疑的是,当前美联储仍处于“缩表”周期,持续减持美国国债持有规模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因此在此间美联储官员释放扩表信号非常罕见。洛根强调,当货币政策转向需要重启扩表进程时,美联储决策层应主动增配短期限的债券组合,以此推动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更快回归中性结构。

“尽管长期角度来看,均衡配置美债资产期限结构,以便更迅速地将美联储的美国国债资产持有量恢复到中性配置理想状态,但中期内超配短期债券将加速实现资产组合中性化调整,”洛根在伦敦举行的资产负债表政策研讨会上宣读的讲稿中表示。这位曾在纽约联储执掌央行资产购买组合的资深官员,对美联储现行的充足准备金制度表示支持立场,并提出多项提升政策传导效率的优化路径,使制度有效和高效地进行运行。

美债利息支出与预算赤字持续高企,美国政府似乎顶不住了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美联储6.8万亿美元资产负债表包含约2.2万亿美元机构MBS,但美联储政策制定者们多数已明确未来资产构成将以各期限的美国国债为主体。洛根在最新讲话中指出:“资产与负债久期匹配将有效平抑美债交易市场波动,进而强化美联储货币政策沟通的有效性与效能。”

自2022年6月美联储正式启动缩表(也被称作量化紧缩,简称QT)以来,美联储每月允许250亿美元各期限的美国国债和350亿美元MBS自然到期且不再进行再投资来进行该央行的缩表进程。

相较于最初每月600亿美元的国债缩表速度,因美国财政部美债兑付以及利息支付压力愈发庞大,且抗通胀进程进入尾声,现行的缩表节奏已显著放缓。

据了解,在今年 1 月,美国政府未偿还债务已达到法定上限,此后美国财政部一直在采取所谓的“非常财政措施”来扩大其支付包括债务利息在内的联邦政府开支的能力,包括依靠其现金储备。

在回答有关美国政府债务上限的问题时,洛根表示,如果美国财政部迅速重建其主要账户,美联储将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并指出货币市场利率与准备金余额利率(IORB)之间的利差是一个关键的衡量指标。

“重点是,目前货币市场利率远远低于 IORB,美联储的工作人员正在审查的所有其他指标都表明我们尚未达到这一充足且足够的水平,”洛根在采访中表示。“因此,任何此类决定都并不意味着停止美联储的缩表进程。”

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们近期提前押注美联储缩表终结时点,部分机构依据1月28-29日的美联储会议纪要推测,在美国国会解决债务上限争议前,美联储可能将暂停缩表进程,而不是此前市场所预期的今年下半年。洛根在事先准备的讲稿中未提及放缓或暂停缩表的具体时间表或者与时间相关的内容。

最新的美联储会议纪要同时披露显示,美联储政策制定者们已经着手研究结束缩表后的二级市场美国国债购买机制新设计或者优化调整方案。多位美联储官员支持按流通国债的结构比例进行资产配置,这与洛根提出的久期匹配理论形成政策共振,毕竟当前美债市场短期国债所占比例相比于历史国债平均水平有所升高。

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之所以释放出美联储可能开启扩表且有可能率先增持短期美债的信号,无疑在于美国政府越来越庞大的债务利息与本金兑付压力。

机构汇编的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将有接近3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到期,其中大部分是短期国债,美国财政部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在大量发行此类国债,毕竟此类国债流动性极高因此颇受欢迎。但是,庞大的短期国债在短短几年内大幅推高美国国债规模至36万亿美元,这也使得美国财政部预算赤字愈发高企以及美债利息支出屡创新高。

重返白宫的特朗普,在他的第二任期一开始,就面临无比巨大的美债兑付重压,花钱如流水的拜登政府在过去3个财年的美债发行规模史无前例地暴增超8万亿美元,整个美债发行规模经历了“野蛮扩张”历程。美国政府面临的债务难题似乎意味着,仿佛2024年的债券市场崩盘还不够糟糕,在2024年下半年经历美债价格暴跌的美债投资者们在未来一年还将面临多重挑战,其中包括一个威力巨大且危及市场信心的“定时炸弹”:即将到期的庞大规模短期国债。

2024财年美国政府净利息支出已经高达8820亿美元,利息支出增速达创纪录的34%,是预算中第三大支出项目,仅次于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在2024财年甚至超过国防开支。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预测,预算赤字在2034财年将大幅扩张至2.9万亿美元,以及2025-2034财年累计预算赤字高达22万亿美元;CBO还预测净利息支出2025财年将再创历史新高,逼近1万亿美元,占GDP的 3.4%,超1991年创下的3.2%这一历史纪录;预计到2034财年净利息支出达到近 1.7 万亿美元,占GDP的4.1%。

充足准备金制度

作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构建“充足准备金制度”的强力支持者之一,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重申对该框架的坚定支持。“虽然理论上仍可通过稀缺准备金实施货币政策,但后危机时代的市场结构演化使得精准调控准备金供给面临更高难度,”她分析称。“充足准备金制度大幅简化了利率控制机制,有效降低美联储等全球央行应对准备金供需波动的频率且精确度要求较高的操作。”

全球主要央行正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推进货币与利率政策框架革新。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及澳洲联储、新西兰联储等中央银行机构虽改革路径各异,但洛根指出全球各大央行资产负债表管理正呈现趋同化的典型特征。“表面差异实质反映各央行针对本土金融生态的适应性调整,”她在讲话中强调。

洛根还建议开发新型的贴现窗口工具,通过每日定额拍卖机制消除商业银行使用紧急贷款工具的污名化效应。但这位鹰派立场的美联储官员明确反对重振与恢复联邦基金隔夜拆借市场的呼声,“唯有货币市场利率与准备金利率出现极大利差才有可能激活银行间市场,但这将严重损害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若美联储停止此轮缩表,全球金融市场可能迎来“流动性大利好”

通常来说美联储直接买入债券(即量化宽松,简称QE,也就是所谓的“扩表”)或停止缩表(即停止资产负债表的缩减进程),两者都意味着金融市场流动性将大幅度改善与促进。当美联储购买债券时,实际上是在将银行手中的债券兑换成现金。这些现金以银行准备金的形式存入银行系统,增加了银行系统内的资金供给。这意味着银行可以提供更多贷款,从而促进投资和消费。并且通过购买长期债券,美联储推高了这些债券价格,降低了其收益率(即金融市场的长期利率),而较低的长期利率鼓励企业和消费者借贷,刺激经济活动。

而停止缩表则意味着美联储不再减少资产负债表,而是继续持有或重新购买到期债券,当美联储停止缩表时,银行系统内的准备金水平不会下降,甚至有可能出现大幅上升,这意味着市场上的流动性趋于宽松,银行放贷能力也大幅提高。

美联储缩表通常导致长期利率预期高企,因为市场上债券供应增加,而停止缩表则避免了美国长期利率预期上升的压力,金融体系也将继续支持经济活动。因此,通过直接买入债券或宣布停止缩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影响力以及预期管理机制足以大幅扩张金融系统的流动性,降低长期利率,推高股票等风险资产价格,并通过增强市场信心来刺激经济。

有话要说...